江南一把竹制小刀在半干未干的陶瓷胚體表面輕輕劃過,留下一道近乎完美的弧線。力道與方向稍做調整,刀尖也隨之起舞,一朵富有吉祥寓意的花卉便逐漸顯現。“手真穩啊!”“簡單幾刀,立體感一下子就出來了。”人群中發出陣陣贊嘆。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內,正在展出的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優秀作品巡展熱鬧非凡。在100件斑斕多彩的當代陶瓷藝術作品的輝映下,5位陶瓷藝術家和非遺傳承人正演示著陶瓷刻花、陶瓷粉古彩繪畫、現代青花繪畫、拉坯、陶瓷捏花等景德鎮傳統陶瓷技藝。老手藝與新作品相互碰撞,傳統材料與現代樣式巧妙融合,讓人們徜徉在泥與火的美妙交響中。
此次巡展匯聚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陶瓷藝術家的新近創作,涵蓋陶瓷器皿、陶瓷雕塑、陶瓷裝置、陶瓷繪畫和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展現了當代陶瓷藝術的發展面貌與創新成果。“瓷的精神”是貫穿其中的主題。
何為“瓷的精神”?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校長呂品昌認為,它既包含根植傳統的創造精神,也囊括立足當代的探索精神江南体育。“縱覽中國陶瓷史,我們會發現傳統並非一成不變。無論是材料、工藝、技法還是表現形式,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傳統是‘活態’的,它教會我們去創造、去探索。”在呂品昌看來,藝術家在“傳統”中辛勤耕耘、默默探索的同時,也在不經意間創造著新的“傳統”。
展廳內,黃山的陶瓷雕塑《漢風·列傳》佔據了一整面牆的空間。該作品運用陶瓷泥片成型的手法塑造出一系列人物、車馬形象,並以老舊風化的木板作為襯板,富有美感的木紋與時光留下的斑駁痕跡營造出風雅、古朴的視覺效果。黃山表示,自己的創作始終關注傳統文化主題,並嘗試從燒成方式上尋求轉變與突破,追求泥料在燒制中的自身發色江南体育,以達到渾朴厚重的質感。
同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與轉化,鈔子藝、鈔子偉的《史跡》和郅敏的《二十四節氣——大暑》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審美風貌。鈔氏兄弟運用陶瓷材料將《禮記》《道德經》等經典古籍和諸多文學藝術類名著以寫實的手法一一還原,殘破的封面、卷曲的書頁讓人難辨作品材質,引得觀眾嘖嘖稱奇。郅敏嘗試以陶瓷雕塑這一實體化的藝術表達方式展現“二十四節氣”的抽象概念。作品以眾多陶瓷構件組合成可以無限復制和重構的造型,極富視覺張力。“陶瓷歷經千年傳承,始終與人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工匠的匠心巧制,也賦予了陶瓷在人格品質方面的象征意義。”郅敏認為,“瓷的精神”既是物的精神,也是人的精神。
“時代的發展推動了陶瓷藝術在技法、材料與觀念等方面的進步,當代創作者們善於從生活中尋找靈感,不斷拓展陶瓷藝術的固有定義。”呂品昌表示,眾多實驗性陶瓷作品的涌現是本屆展覽的一大亮點,也是當代陶瓷藝術創作中令人欣喜的現象。金屬、玻璃、木材、布料……當陶瓷遇上這些生活中的常見之物,再經由裝置、影像等藝術形式加以呈現,必然會給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
“我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簡單、純粹的創作主題,作品中的每把椅子都和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高校教師,譚丹武的《“生活研究”系列之椅子》的靈感來源於課堂中隨處可見的用具。作品以類似浮雕的形式表現了不同角度下的椅子形態,藝術家特意保留手工痕跡來凸顯椅子線條的“速寫感”江南体育,以此探討雕塑和繪畫、三維和二維以及多視角和單視角的多重關系。張琨的《畫像》由10張黑白對比鮮明的人物肖像組成,這些面孔皆以不同灰度的方形馬賽克瓷片鑲拼而成,“每一塊不同顏色、不同肌理的小瓷片看似微不足道,但當成千上萬片組合在一起時,就會形成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張琨說。
此外,曲冰的《膠囊》以剝釉樂燒工藝塑造出一個個肌理細膩、紋飾精美的膠囊形象﹔陽雪的《生生不息》以影像記錄了陶器在水中下沉、分解,最后化為泥土的過程﹔於超則以青花瓷繪的形式創作了動畫短片《春風如約》,講述了戰爭時期一位年輕的飛行員與妻子的動人愛情故事。這些形式各異、帶有實驗意味的陶瓷作品,或是以宏觀路徑展現材料魅力,或是以微觀視角觀照細膩情感,為當代陶瓷藝術的創新探索帶來新的啟示。
陶瓷是泥與火的藝術。如果說源遠流長、種類繁多的傳統陶瓷技藝是“根”,那麼五光十色的當代陶瓷創作便是不斷生長的“枝”與“葉”。在當代陶瓷藝術家們的辛勤耕耘下,這棵“陶瓷之樹”正朝著更加廣闊的天空舒枝展葉,以獨特的民族風格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 (本報記者 榮池)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